• <span id="paxkk"></span>
  • <legend id="paxkk"><i id="paxkk"></i></legend>

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 大美宜都 > 文潤宜都

        文潤宜都

        鄉夜納涼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3-08-07 來源:潘祖德 編輯:宜都融媒體



        文 潘祖德

        大暑返鄉,濕熱交蒸,遭遇一年中最猛烈、最火爆的陽光。

        暑熱難耐,已不是哪朝哪年的專利。寰球傾斜有度,日光直射難免。宋代詩人記述“水風鼓炎熱,如坐蒸炊上”,可見古老的家園,盛夏熱度千年未減。不然,后羿連射九日的神話也將失信于民間。

        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,唯有老老實實順從。所以,地球人知道如何避暑、如何蓄養、如何保障勞動與健康,以致度暑安然無恙。

        來源網絡,侵刪

        臥竹席,聞蟬鳴,嗅荷香;清風明月,觀流螢聊世間,感受微涼。這是我深藏于心的一份靜好,觸碰記憶閘門,常呈現浪漫夏夜。

        兒時鄉間無電。夜幕下的生活,跟燈火通明的街市一樣,也能帶給你無盡的想象。圈椅似的凹形靠山,環抱山腳“四水歸塘”老屋。左鄰右舍三四戶人家,彼此守望互助,一代幫襯一代和睦相處。

        自然,鄰里和睦并非撇開你我、背離原則,相反,理解、謙讓、包容,成為處理相鄰關系化解矛盾的最大公約數。祖祖輩輩,憑著智慧和向善向好的仁愛定力,共助共商,步步凝聚成發展的合力。

        夏夜,多戶共一場地納涼,猶如當下小規模的“屋場會”,無疑是促成交流思想、傾述情感、互動謀劃、增長見識的最佳時空。

        無電的山村,夜里大多用煤油燈。有講究的人家備有玻璃燈罩,以防風吹和飛蛾撲燈;更多人家是用不大不小的玻璃瓶做油燈。自制燈芯管,外加細絲擰成的手柄,這燈端來端去得小心翼翼。無罩遮擋的火苗,隨風搖曳,有時忽然被吹滅,若非平移稍有抖動還會蕩出油來。所以,邁步、握燈是否平穩,都決定著油燈的使用壽命。

        夏日傍晚,我們會早早洗漱完畢,和兄弟一起抬出涼床,在土稻場等待母親做好的晚餐。室外敞亮,也減少油燈的使用頻率。

        來源網絡,侵刪

        不知什么年月,我家還添置有這么一個老物件。涼床貌看制作簡單,選材卻十分考究。首先是全竹結構,整張小床尋不出一丁點竹外之物,包括拐彎抹角銜接固定處,用的都是竹釘;其次,看得出所有竹材老道,類似于桐油泡染過的那種,床面橫織的每一根竹片,近似深紅板栗色,光鮮亮潤,質韌耐用。還有一點,竹床輕便好搬動,兩個小孩抬進抬出不費力,暑季結束也容易收藏。夜躺涼床,手搖蒲扇,似乎能成為畫家筆下的藝術造型。我感覺,父母很少睡涼床,因為忙碌和顧及孩子,一般要等夜深人靜兒女們熟睡,才有空歇涼。

        隔壁小伙伴夜里納涼,除了涼床還有竹躺椅。家鄉不缺竹,竹躺椅可請篾匠進家門做,所以在農家很是普遍。用竹躺椅,相比用涼床要輕松許多,一個人可隨意搬進搬出。唯有的缺陷是,躺椅用竹要是選材稍嫩,或做工不太精細,擱地上的椅腳容易搭潮霉變,用不了多久椅身便開始松散,椅面破損,躺在上面感覺比坐著還難受。

        夏日的晚餐沒法豐盛,平常日子能吃飽喝足就行,素食擱誰家也顛覆不了它的主導地位。一鍋稀飯,或是午餐留下的米湯鍋巴粥;一碗涼拌黃瓜,一缽半大不老的青皮南瓜坨,再加點圓豆糊糊、蠶豆醬什么的,準夠填飽肚子。那時的肉食是稀罕之物,尤其在夏天。

        吃過晚餐,孩兒們嘴巴一抹就出去乘涼,一攤收碗涮鍋的雜活兒自然會甩給母親。父親和鄰居老人一樣,飯后拖出一兩把木椅同樣去外邊靜坐。太陽滿滿當當一天炙烤,即便處在迎東曬的背陰屋場,剛入夜時仍是熱浪滾滾。收工回家常行夜路的堂兄,未見其人先聞其聲。一路打著響亮的口哨,說是能招引涼風,結果人進屋風卻不到,后面一群泥水匠徒弟跟班默默不語,逗得滿稻場乘涼人樂呵呵的。

        老屋門口有魚塘和稻田,塘里常有農戶的水?!皼僖顾保ǚ窖?,泡水澆涼之意),土稻場蚊蟲很多。堂兄的口哨和眾人的笑聲之后,也可能一時中斷話題,出現短暫的寂靜,靜得只聽見此起彼伏拍打蒲扇的聲響。父親不同,晚間納涼不愛帶扇子,而是習慣在右肩搭一條粗布毛巾,這樣既能揮起來驅蚊,還可隨時擦拭身上的汗水。

        最得意的當然要數小屁孩,早早霸氣地躺在涼床或躺椅上。氣氛熱鬧時聽大人們胡侃:什么來祖公公進洞“捉龍”,什么“吳三桂造反”趕盡殺絕,什么鄂西地下陰河撒糠殼遙遠的湘西河可見;最恐怖的,當屬老人描述舊時民間“駕走喪”(趕尸)行夜路之事。

        總之五花八門,頑童們一會聽得喜笑顏開,一會嚇得毛骨悚然,要是夜深屋門口的堰塘再突然爆點水響,孩兒們便紛紛滾下躺椅涼床鉆進屋睡覺。不過,怕歸怕,到了次日晚霞退盡,娃兒們依舊擺出納涼的架勢。因為都覺得納涼“聽悶”(方言,暗聽軼事),能從大人那里長見識,盡管有時像聽刀郎新歌《羅剎海市》滿頭霧水。

        來源網絡,侵刪

        寧靜時娃兒便仰望夜空。月明星稀會睜大眼仔細觀測月球上的明暗,滿腦子惦記“廣寒宮”“桂花酒”“吳剛嫦娥”加“玉兔”。繁星點點,幻想更是無邊無際,在數不清、眨著眼的星空里,時不時會觀測到亮亮的“走星”(小行星),還有一掃而過的流星、拖著長長尾巴的“掃把星”(彗星);有時居然把高空的飛機、忽閃忽閃的螢火蟲誤判為天外來客,深夜里激起一陣天真爛漫的“烏龍”笑聲。

        少了手機和互聯網的歲月,人們的生活節奏固然變慢,卻也不乏寧靜與祥和。習習清風,朗朗明月,荷香應景,當是靜謐夏夜里最自在、最美好的存在。其實,置身淡雅靜幽的宜人環境,即便沒有夜風送爽,也會涼意頓生。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所描述:“夜熱依然午熱同,開門小立月明中。竹深樹密蟲鳴處,時有微涼不是風?!敝窳稚钌?,樹蔭密密,蟲鳴唧唧,靜中生涼;“心靜自然涼”果真應驗。

        鄉村小景

        光陰似箭。改革開放四十余年,鄉村歷經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蝶變,眼下正錨定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、美麗等多項發展愿景,努力對接科技和信息化的引擎,已進入全面振興階段。鄉民納涼的習俗未變,內容和形式卻大為改觀,諸多做法或許與老輩傳承格格不入。

        盛夏傍晚,鄉村廣場舞成為老少咸宜的活動。臨近活動點的農家主人,不再像過去天黑吃飯,而是早早備好晚餐。進餐后準時趕往舞場,隨著音樂旋律響起便盡情嗨起來。一兩個小時舞過,身上會出不少汗,晚上回家沖上太陽能溫水浴,再出去迎風靜涼美滋滋的。

        三五成群,結隊散步成為鄉村另一番夜景。這些年,鄉村公路四通八達,被黑化硬化的村道越來越多,村民出行便利,安全感、幸福感倍增。一天勞頓下來,晚餐后左鄰右舍呼朋結伴,的確是不錯的選擇。沿著環形線路,村民們不緊不慢地聊著、走著,鐘愛文藝的年輕人還不忘戴上耳機,欣賞起音樂、評書等,山風嗖嗖其樂融融。

        娛樂有癮的男男女女,輪邀夜里小聚家中打打花牌、搓搓麻將,為的是在一起樂一樂,放松心情。夏日里降溫設施設備早已升級,有的是電扇,空調也普及,再也難聽到“啪啪”的蒲扇拍打聲。

        老愛宅家靜養的村民,晚餐小酌幾杯,剩下的時光忙著追劇。有的習慣晚睡,刷抖音、忙網購,或鄰里間串門嘮嗑。有興趣的不忘關心祖國統一、俄烏戰爭之類的大事??蜌獾泥徖镞€端出西瓜。

        鄉村生活充滿情趣。村落暑夜,既有燥熱,也有涼意,更有自由和遐思。玉米地拂來陣風,裹挾著稻花洋溢的芬芳,“盤中餐”的氣息欣然撲鼻,豐收果實觸手可及,納涼人的煩惱一掃精光……

        好在大暑是夏季末端一個節氣。鄉親信奉物極必反的哲理,萬物生發有時數,大暑期間已到熱的極致;隨后立秋,意味著自然界伏藏秋意,蓄勢待發。屆時,晝夜溫差更為明顯,涼意不斷增加。

        轉入清涼環境的人們,往往對烈日酷暑刻骨銘心,卻淡忘夏夜觀亮星、賞流螢的美景。詩人泰戈爾曾提醒,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。所以,我們應懷揣初心和希望去努力,靜待美好。

        來源網絡,侵刪

        鄉夜納涼,北斗啟明。鄉村發展,涼福賡續,未來可期。



        作者簡介:潘祖德,湖北宜都人。湖北省學校文化研究會會員,宜昌市作家協會、市散文學會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,宜都市故事學會執行主席。摯愛美麗鄉村,感悟百姓生活,嘗試筆觸育人。作品散見報刊網媒。


        • 熱點推薦
       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|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|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|99热亚洲精品7

      1. <span id="paxkk"></span>
      2. <legend id="paxkk"><i id="paxkk"></i></legend>